【繁殖】四季秋海棠特性以及繁殖方法( 二 )


扦插繁殖:春、秋季进行最好 , 剪取长10厘米的顶端嫩枝作插条 , 插壤用细沙或膨胀珍珠岩 , 插穗一半插入插壤中 , 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20~22℃室温 , 插后16~20天生根 。 若用0.005%吲哚丁酸处理2秒 , 可促进插穗生根 。
分株繁殖:在春季换盆时进行 , 将母株切开 , 直接盆栽 , 放半阴处养护恢复 。
组培繁殖:外植体用嫩茎 , 先以清水轻轻擦洗 , 在无菌室用70%酒精表面消毒30秒 , 再用5%~10%漂白粉过滤清液浸泡消毒10分钟 ,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~6次 。 将外植体接种于MS培养基加6-苄氨基腺嘌呤0.5毫克/升和萘乙酸0.1毫克/升 , 促进不定芽的产生 。 再使用1/2MS培养基加入吲哚乙酸0.2毫克/升 , 促使不定根的分化 , 成为完整植株 。 从外植体接种至完整小植株产生需4个月 。
【栽培管理】四季秋海棠根系发达 , 生长快 , 每年春季需换盆 , 加入肥沃疏松的腐叶土 。 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 , 每半月施肥1次 。 花芽形成期 , 增施1~2次磷钾肥 。 或使用20-20-20通用肥 , 无土栽培时长期使用15-15-18无土栽培肥 。 幼苗期或开花期如从弱光地区转移到强光地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, 否则叶片易卷缩 , 出现焦斑 。 相反情况 , 光线不足 , 花色显得暗淡 , 缺乏光彩 , 茎叶易徒长、柔弱 。
四季秋海棠常用10厘米盆 。 苗高10厘米时应打顶摘心 , 压低株型 , 促使萌发新枝 。 同时 , 摘心后10~15天 , 喷0.05%~0.1%B9约2~3次 , 可控制植株高度在10~15厘米 。 一般四季秋海棠作二年生栽培 。 2年后需进行更新 。
【病虫害防治】常见叶斑病和白粉病危害 , 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。 虫害有蓟马、粉蚧和卷叶蛾危害茎叶 , 可用50%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喷杀 。
【产后处理】四季秋海棠株型圆整 , 花多而密集 , 非常适宜小型盆栽观赏 , 点缀家庭书桌、茶几、案头和商店橱窗、会议条桌、餐厅台桌摆放 , 枝繁叶茂 , 娇艳色彩 , 可谓妖媚动人 。 如布置城市中心广场、花坛、花槽 , 组成景点 , 花繁似锦 , 惹人触目 。 若加工成立体花柱、花伞及吊盆悬挂 , 七彩斑斓 , 异常新奇 。
【【繁殖】四季秋海棠特性以及繁殖方法】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