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养生 足疗水温要有所控制

寒风起街头的足浴城生意也随之火爆 。 不少市民喜欢约朋友一起泡脚聊天 , 做做足底按摩 , 有的一泡就是一两个小时 。 精明的商家更是推出以“名贵药材泡脚治病”为旗号的沐足疗法招揽生意 。 中医专家指出 , 沐足对肩背腰腿关节疼痛、失眠、皮肤瘙痒、咳喘等当季常见病、多发病的保健效果不错 , 但要注意根据本人体质、疾病来选择对症的药材 。
沐足可缓解紧张情绪
【冬天养生 足疗水温要有所控制】 沐足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 , 历史悠久 , 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“摩之浴之”之说 , 西周时期盛行于宫廷王室 , 用来洁身、治病、避邪 。 从唐朝起开始应用到临床各科 , 至明清进入鼎盛阶段 。 《金匮要略》、《理瀹骈文》、《医宗金鉴》等中医经典 , 对此都有详细记载 。
中医认为 , 足部是人体经络的集中处 。 脏腑的病变可通过经络互相影响 , 而通过疏通经络气血 , 又可以达到治疗脏腑病变的效果 。 沐足疗法就是通过足底反射 , 将不同的中草药经过配伍 , 用水煎煮后使有效成分溶入水中 , 足部浸泡后 , 一方面通过水的温热刺激 , 促进血液循环 , 加快新陈代谢 , 改善组织营养 , 一方面药物有效成分可渗透皮肤 , 通过经络将药力送达机体内部而发挥不同的作用 。
沐足疗法由于从皮肤给药 , 可避免药物对口腔黏膜、消化道及胃肠的刺激 , 减轻肝肾脏负担 , 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, 毒副作用少 。 现代研究表明 , 沐足疗法具有提高免疫力 , 促进血液循环 , 加强新陈代谢 , 调节内分泌 , 控制体重和血压 。 此外 , 时常焦虑和紧张 , 也能通过沐足来缓解 。
沐足一年四季都可进行 , 但秋冬季是最佳时机 , 对关节疼痛、失眠、皮肤瘙痒、咳喘等这个季节的常见病效果明显 。 沐足疗法应用范围很广 , 还可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, 对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感冒、神经衰弱、失眠等内科疾病 , 痛经、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, 以及骨质增生、肌肉劳损等骨外科疾病的辅助治疗效果都不错 。 此外 , 还适用于减轻疲劳、减肥等日常保健 。
高血压患者泡脚慎选药材
针对如今市面上形形色色的“中药沐足” , 专家指出 , 不要以为名贵药材的组合对自己的效果一定最好 。
沐足疗法最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情况 , 辨证选择沐足所用的药物 , 有些人以为患高血压就不能沐足熏蒸 , 其实不然 。 沐足对治疗高血压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, 但必须慎选药材 。 例如同患高血压 , 肝阳上亢型和上盛下虚型所用药材就不同 。
表现为头晕头痛、面红易怒、口干口苦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 , 宜用牛膝、代赭石、夏枯草等药材来泡脚 。 表现为眩晕、食少、疲倦乏力的气虚型宜用黄芪、白术等 。 表现为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低、头晕、头胀、腰酸腿软、脚冷的上盛下虚型 , 宜用补肾平肝的药物 , 如石决明、龙骨、寄生等 。
风湿关节疼痛患者 , 如果表现为疼痛剧烈、遇冷加剧的寒痹 , 多用附子、桂枝、川乌等药 , 表现为红肿疼痛、局部发热的热痹 , 多用黄柏、苍术、土茯苓等药 。 表现为痛处游移不定的风痹症 , 多用防风、荆芥等药 , 表现为迁延不愈、痛处麻木的湿痹 , 则多用薏苡仁、苍术等药 。
务必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来选择药材 , 气虚者如果用牛膝、代赭石、夏枯草等药材来泡 , 只会越泡越糟糕 。 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药材 , 不要被广告宣传误导 。 此外 , 泡脚盆不宜选择平底的 , 而应选择底部凹凸不平、有按摩作用的盆或桶 。

推荐阅读